[ 認證 ] 技朮掮客:專利背后的利益驅動

史密斯教授花掉了1萬多美元,在中國香港、台灣等地注冊了三種生物技朮的專利權。他希望將這些專利賣給中國人,不過在過去五年中,這位頗有心計的美國教授一直沒有等到任何買家。
直到遇到唐馬克,一個曾經在美國華爾街工作了10多年的中國人。
半年前,唐馬克在美國的一個行業會議上遇到了史密斯教授。“這位教授找到我,說我經常去中國,就托我看看中國企業有沒有對這個技朮感興趣的。”
唐馬克的正式身份是美國華爾泰(世界技朮)投資公司總裁。他擁有生物學博士頭銜,1993年擠進華爾街,成為一家投資公司的生物科技策略分析員。五年前,他再次回到中國的時候,已經是一個美國人。
史密斯教授任教的美國田納西州范德比特大學(VanderbiltUniversity)醫學院開發了很多生物技朮,不過這家醫學院並不看好中國市場,他們不打算花錢申請中國的專利。史密斯教授卻不這樣想。他自己花了几年時間,在中國香港、台灣等地申請了專利,然后又說服醫學院,給了學校一部分錢,這樣他就擁有了這些專利。
然而,他卻一直沒有机會將這些投資轉化成收益。所以當他遇到唐馬克的時候,馬上就采取了行動。
唐馬克知道史密斯教授手中的專利權意味著什麼。他注意到,從去年開始,很多中國醫葯企業跑到國外去找好的研發項目,國外一些企業似乎也瞬間發現了中國這塊新大陸,籌划著把一些產品引入到中國來,開發中國市場。
史密斯手中的三項專利,其中一項是用于治療癌症的生物技朮,唐馬克將這些專利帶回了中國。最近,上海一家醫葯企業拿下了這項技朮,前期費用是5萬美元。
沒有人知道像唐馬克這樣的技朮中介有多少。曾經在美國工作過的北京第一風險管理公司的董事長呂多加,近日也常常被國外的朋友“騷擾”。“好几個做半導體的朋友都說他們手里有技朮,讓我幫忙看看能不能找到中國的一兩家企業合作。”
唐馬克動手更早一些。為了做好這個中介和平台,唐馬克下足了功夫。 “來中國五年多的時間,我們自己辦了很多生物醫葯行業的會議,而且還常去一些高新科技園區去做講座。”他說, “現在我几乎每個月都會去參加一個行業會議,一方面是為自己手頭的技朮找買家,同時也看看企業現在在關注什麼。”
史密斯教授通過這樣的合作獲益頗丰。除了前期費用外,中方還需將未來銷售利潤的10%給賣方。史密斯賣給中國企業的生物技朮專利,是一種可以用于治療癌症的毒素,在美國已經完成臨床一期和二期的實驗。
唐馬克說,美方看重的並不是前期的技朮轉讓費用,而是中國潛在的巨大市場。 “一些企業會先把技朮引進過來,因為中國的投資量比較少,成本較低,市場卻很大,可以先在中國市場盈利,然后再通過融資,去做國際市場。”
5年前,唐馬克回到中國時,主要的業務是幫助中國企業到海外上市。即使是現在,他也並不認為技朮轉讓行業是一個馬上就能變現的大金礦。不過他說: “我們還是非常看好中國市場,盡管技朮轉讓是一個長線投資,但是一旦做好,因為專利有十几年的期限,還是可以賺不少錢。”
中國醫葯生物技朮協會祕書長吳朝暉也發現,去年危机以來,由于國外部分醫葯企業從風險投資和金融机构融資開始變得困難,新葯研發過程中又需要大量資金支持的臨床試驗和新產品開發難以為繼,因此出現了一小股通過技朮到中國尋求資金的現象。
由于生物新葯研發投資大、風險高、周期長,國內葯企對新葯研發一直是 “敬而遠之”。唐馬克說,美國一家制葯公司四五個人的研發團隊每年的費用在100萬-200萬美元之間,這對很多中國醫葯企業來說是難以長期承擔的。
所以,中國企業更多采取了“搶仿”的策略,就是將眼光瞄向國外那些在國外已經上市,專利即將到期的品種,提前半年開始進行准備,按照目前的新葯注冊管理辦法仍能取得新葯証書,在專利到期后馬上進行仿制。
不過,真正有實力走出去的醫葯企業鳳毛麟角,更多的中國醫葯企業是通過類似唐馬克這樣的跳板向國外張望。有著海外背景的沈陽三生制葯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婁競表示,平時主要是通過行業會議或是業內人士獲得新技朮產權轉讓的消息。
“找不到一個技朮交易的平台。”不少葯企的老總都如此抱怨。今年8月13日,中國技朮交易所才剛剛挂牌成立,此前,一個全國性的、專業化的交易平台一直都處于缺失狀態。
這對唐馬克這樣的中間人來說正是机會所在。今年是他的丰收年,唐馬克已經做完了三個單子。這其中就包括史密斯教授手中的專利。
居中牽線搭橋的唐馬克,可以從美國方面獲得約成交額5%-10%的咨詢費用。他有時候也會把中國的中葯項目介紹到國外去,咨詢費可以達到10-20個點。 “不過,這樣子的技朮非常少,几年下來,也就做了一兩單。”他說。
不過,一些中國企業並不看好這種通過中間人買技朮的做法,山西威爾森醫葯生物技朮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林平畢業于北京大學生物系。他說:“國外真正好的技朮是不會賣給你的,國外的市場比中國要大得多,不好的技朮賣過來,也是中國企業吃虧,生物醫葯技朮是非常專業的,中國企業在購買技朮方面一定要加倍小心。”
實際上,對于上海的那家醫葯公司來說,風險依然不小。唐馬克說: “現在看來效果還比較好,不過也有一定的風險,因為不知道最終能不能做出產品,還要三五年的時間。”
不管怎樣,唐馬克的生意會繼續下去。他的公司已經開始和其他公司開展戰略合作,他還謀划著成為中國技朮交易所的戰略合作伙伴。“以后我從國外帶來好的項目,通過這個平台,能更快地發現買家。”
<<Previous Home Resource Shared Next>>
 
 

關於我們商業機密與隱私保護消費者保護產經學界合作提案贊助廣告聯絡我們

台灣生物科技學術研究網 Copyright ⓒ2005 TAIWANBIO.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版權所有